返回

蛋鴨養殖技術和方法

  • 海玉
  • 5121閱讀
  • 2020.05.23

蛋鴨養殖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產業,特別是南方水網地區,可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大力發展蛋鴨養殖,那么蛋鴨在養殖過程中要注意什么方面的問題呢?那么蛋鴨養殖技術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養蛋鴨要掌握什么技術?
1、環境要求
      蛋鴨對于環境的要求比較特殊,因為它們產蛋都是在凌晨的一兩點,不能被任何人為或自然因素打擾。如果在這個時候對蛋鴨的生存環境停止光照、或者突然停電、人為吵鬧等,都有可能引起鴨群們的驚慌,造成不良后果。
      蛋鴨對于人為的動靜很敏感,除了產蛋期間,平常的生活飲食和環境也希望大家能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不要讓陌生人隨意進出養殖場,多觀察周圍的動靜,各種飛鳥動物的上躥下跳盡量避免,為蛋鴨營造一個安全感較強的環境很重要。
2、光照要求
      蛋鴨的光照時間決定了產蛋的大小數量,有很大的聯系。光照主要是用來培養蛋鴨們的排卵,在蛋鴨的培育期,合理控制光照時間,是能夠防止部分青年鴨早熟產蛋的。根據蛋鴨的成長軌跡,在即將到來的產蛋期,要慢慢增加光照市場與強度,為的是促進卵巢發育。
       燈泡的選擇上不推薦大家使用大燈泡,會導致光線分布不均,而且十分費電。每個燈泡每隔半個月都需要用干布擦拭,將灰塵擦除,保持干凈衛生,可以將亮度維持好。
      真正的光照效果是需要時間來顯示的,一般十天左右才能完整顯示出來,不能突然加大光亮強度,導致環境發生驟變。
3、溫度要求
      蛋鴨最適合產蛋的溫度是15-20度之間,這個溫度下產蛋能夠保證質量,鴨子們也處于最佳狀態,所以大家要盡可能的為蛋鴨創造溫度條件。在冬天溫度較低的時候,提前做好保暖措施,防風擋雨,將鴨舍溫度升高,夏天溫度較高的時候也要散熱通風,將產蛋率控制在高標準下。
4、衛生防疫要求
      進鴨前必須對鴨舍及周圍環境進行嚴格的徹底消毒,并選用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規定的消毒劑對料槽、水槽消毒后用清水清洗,在日光下曬干備用。每周至少對鴨舍消毒2次,鴨舍周圍每2~3周消毒1次。勤換墊料,保持舍內通風良好。鴨場門口設消毒池和消毒間,進廠人員及車輛應嚴格按照GB/T 16569-1996的要求進行消毒,消毒液定期更換。外來人員不應隨意進入生產區。特定情況下,嚴格消毒穿戴保護服后方可進入。工作人員應身體健康,進入鴨舍前應更換干凈的工作服和工作鞋。鴨舍入口設供工作人員鞋消毒用的消毒池或消毒盆。舍內和水陸運動場至少每周消毒1次。
5、蛋鴨高產高效飼養技術要求
      (1)選用優良品種。年產250-300枚蛋的優良蛋鴨品種有:紹興鴨(適合圈養、放牧)、江南1號和江南2號(適合圈養)、攸縣麻鴨(適合放牧)、莆田黑鴨(適合軟、硬海灘飼養)和恩施麻鴨(適合海拔800-1200米山區飼養)等。
      (2)選址與建舍。場址應遠離村莊、城鎮、禽類交易地、工廠、土壤、水源無疫病污染及其他污染的池塘、水庫、水流緩慢的溪河邊等地適合建舍養蛋鴨。場地土質應透氣和透水,最好是沙質地,還要避風向陽,與水面保持5度左右的緩坡。
      鴨舍實用面積以每平方米6-8羽計,每棟棚舍以養900-1000羽為好。鴨舍用竹、木搭建,寬8-10米,長控制在70米以內,邊檐高2-2.5米,高度自定。四周用草簾掛到屋檐,內用透明塑料膜擋風。舍內每100平方米安裝60瓦電燈3盞、15瓦的2盞。舍前應有一塊干燥、略斜但平整的比鴨舍大2倍的運動場。鴨的水面運動場應大于鴨舍三倍以上,并在四周圍網或建竹籬笆。
      (3)雛鴨飼養管理。蛋鴨以在4月至5月中旬養"早春鴨"最好,也可在6月養"晚春鴨",或在8月養"秋鴨"。
       雛鴨應在24小時內先開水,后開食。飲水可用飲水器或淺塑料盆或淺水盆盛水。1-5日齡最好供應冷開水或純凈水,水中放1-2%葡萄糖;5日齡以后飲干凈水即可。開水后,喂大米悶熟的米飯,(拌入10%的葡萄糖水、10%的韭菜更好)。3天后按10-20%投喂螺、蝦、蚯蚓、小魚等,也可用5%的魚粉拌料投喂。從第三天起,還應在日糧中加入10-20%切碎的青,或在水面投喂水草、浮萍等。1-3日齡控制食量,只讓吃7-8成飽;此后敞開喂料,每次吃飽為止。10日齡內的雛鴨晝夜喂食6次(白天4次,晚上2次);11-20日齡每晝夜喂4-5次(白天3次,晚上2次;或白天4次,晚上1次)。此后據覓食情況而定。15日齡以內要晝夜防止雛鴨扎堆,應將舍內溫度調控到最佳范圍。雛鴨多時,要按照強弱分群飼養,每群300-400羽。
延長蛋鴨產蛋高峰期方法
1.選擇品種
      要選擇體型小、成熟早、耗料少、產蛋多 、適應性強的品種。飼養一年后,第二年留優去劣,第三年全部更新。
2.雌雄搭配
      鴨的性欲越強,產蛋越多。因此,在蛋鴨群中要配有適量的公鴨誘情,配備的比例為:小群飼養,每50 —100只母鴨配1只公鴨;大群飼養,每200只母鴨配1只公鴨。但在蛋鴨休產期應將公鴨隔離開。
3. 滿足鴨群高產的營養需要
      鴨群進入產蛋高峰后,要在營養上滿足高產的需要,日糧中粗蛋白質的含量應從18%提高到19%~20%,同時增加鈣的喂量,但日糧中含鈣量過高會影響適口性,可在混合飼料中添加1%~2%的顆粒狀貝殼粉,或在舍內單獨放置碎貝殼片盆,供其自由采食。同時根據蛋鴨的體重和產蛋率來確定喂量,每只鴨每日精料喂量在150克左右;青飼料適當多喂,同時供給充足的飲水。
4. 合理控制光照
      產蛋高峰期的光照時間應維持在每天16~17小時。晴朗的白天采用自然光照,夜晚補充人工光照;陰雨天自然光不足時可在舍內安裝燈泡補充人工光照。人工補光時要注意穩定光照強度,一般20平方米鴨舍安裝一盞40瓦的燈泡,燈泡上面加燈罩,且燈與燈的距離相等,懸掛高度為2米,保持燈泡干凈。
5. 做好日常觀察工作
      在日常管理中還要細心觀察,出現以下情況要及時采取解決對策:
      (1)蛋殼質量:好的蛋殼應該光滑厚實,有光澤。若發現蛋的蛋形變長、蛋殼薄、透亮、有沙點或產軟殼蛋,說明飼料質量不好,特別是鈣質或維生素D不足,要及時補充。
      (2)產蛋時間:正常情況下產蛋時間為深夜3~4時,若每天推遲產蛋時間,甚至白天產蛋,這就是不祥之兆,應采取措施,否則會減產甚至停產。
      (3)鴨群的精神狀態:產蛋率高的健康鴨精力充沛,下水后潛水時間比較長。如發現鴨精神不振,行動無力,怕下水,下水羽毛沾濕,甚至下沉,則說明營養不足,將會引起減產停產,注意要增加營養??杉游箘游镄怎r活飼料,并補充魚肝油。以喂清魚肝油較好,拌在粉料中喂,按每只每日給1毫升,連喂3天停7天;或每只喂0.5毫升,連喂10天。
6. 防病
      在鴨群的產蛋高峰期,除按計劃免疫接種外,因春末夏初氣候溫暖潮濕,飼料容易發霉,鴨吃后往往出現食欲減退、停滯、虛弱等癥狀,同時也會導致產蛋下降。因此發現飼料已霉變,應棄之。在鴨子的飲水中添加0.01%硫酸銅(每擔水約加半食匙)可增強鴨子對霉毒素的抵抗能力。
7. 放牧管理
      春天風和日麗,氣侯溫暖,餌料充足,鴨群活躍,放牧時間要逐漸延長,做到早出晩歸,讓鴨子多覓食,多曬太陽。還要做到:空腹快趕,飽腹慢趕,上午多趕,下午少趕。夏天氣溫高,必須預防中暑,在放牧中應“趕早、 食黑、躲中間”。中午把鴨群 趕到大樹下乘涼;夜間發現鴨子吵鬧時,要把它們趕到 有水的地方洗個澡。飼喂時少吃多餐,并適量增加青飼料。秋天,氣候涼爽適宜,水中活食豐富,吃飽的鴨喜歡睡覺,長得過肥就會減少產蛋。這時要注意控食:一是不讓鴨吃得過飽,以七成飽為宜;二是放養時要選擇水生動植物較少的混漿水域,三是延長放牧時間并勤趕動,増加鴨的活動時間。冬天,鴨 一般不產蛋,但只只要從晚秋時節開始,對蛋鴨進行人工強制換羽,冬季也會照常產蛋的。
蛋鴨怎么合理淘汰?
      一般蛋鴨利用期約350天左右,這稱為第一個產蛋年。也有經換羽休整后,再利用第二年、第三年的,但其生產性能逐年下降,不宜留用。
淘汰標準:
      淘汰低產蛋鴨最可靠的辦法是對那些初步鑒定為低產的鴨,連續進行“摸蛋”,即用手指頂觸蛋鴨的泄殖腔產道口,觸摸是否有蛋。將沒摸到蛋的鴨隔離,到第二天、第三天再摸,如果摸了三四次還摸不到蛋,就應淘汰。但對當年春季培育的新鴨群,即使產蛋率低,也不宜淘汰。蛋鴨500-600日齡時,要根據市場上鴨蛋和飼料的價格判斷是否有必要保留。若鴨蛋的銷售收入大于鴨的成本開支,整個鴨群仍可飼養。否則,即表明這批鴨已無利可圖,即應對鴨群采取少量多次淘汰的方法,淘汰那些休產鴨和低產鴨,才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具體標準為:
      (1) 養殖年限最高不能超過3年。
      (2) 頭大頸粗短,嘴巴短而窄、尖端平、上方突起不明顯、眼小不突出、無神,背胸部都狹窄,羽毛零亂、蓬松、沒有光澤、“粗毛大花” 。
      (3) 恥骨間距窄,只能容納2~2.5指;高產蛋鴨可容納3~4指;泄殖腔緊小而收縮、多皺紋、較干燥。
      (4) 腹小而較硬,恥骨末端僅能容納2.5指;高產蛋鴨可容納3~4.5指。
      (5) 體軀短,翅膀基部與腳跟部僅能容納3~3.5指;高產蛋鴨可容納4指以上。
      (6) 抓住鴨頸將鴨提起時,低產鴨的雙腳屈起,并不動彈,各趾靠攏;高產蛋鴨兩腳向下伸直不動彈,各趾張開。
      (7) 換羽早,換羽時間長、次數多。
      (8) 貪吃,吃了就臥,光長脂肪不下蛋,體態過于肥胖的。
      (9) 有殘疾的病鴨,如跛行、單眼和習慣性下軟殼蛋、畸型蛋,鴨體過瘦。
蛋鴨下蛋周期怎么算?

蛋鴨一年的產蛋周期

( 1 )產蛋前期(開產─ 300日齡):產蛋鴨開產時身體健壯,精力充沛,是一生中最容易飼養的時期。在這期間重點抓好三方面:一是根據蛋鴨飼養標準,不斷提高飼料中能量、蛋白質和鈣、磷等營養水平,飼養次數從每天 3 次增至 4 次,每只每天平均尋食量 150 克左右;二是光照應從開產前 1 周由短到長逐漸增加,直至每天 16 小時恒定光照至產蛋結束;三是在日常管理上做到“三看 ”,即看蛋重、產蛋率和體量變化情況,隨時調整飼料中營養水平,但決不能讓產蛋鴨發胖。
( 2 )產蛋中期( 301 ─ 400 日齡);產蛋鴨經 100 多天連續產蛋,體力消耗較大,健康狀況不如產蛋前期,是比較難養階段。在飼養管理上應抓好:一是提高飼料營養水平,滿足蛋鴨高產需要,飼料中粗蛋白質可達 19 ~ 20% ,日尋食量 150 克左右,適當多喂青飼料,或在飼料中添加禽用多維素。適當增喂礦物質飼料;二是每天穩定光照 16 小時,不可忽長忽短,室溫維持 13 ~ 20 ℃;三 是在日常管理上,要細心觀察產蛋時間、蛋殼質量和產蛋鴨的精神狀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 3 )產蛋后期( 401 ~ 500 日齡):蛋鴨經過 8 個多月連續產蛋,如飼養管理跟不上,產蛋率難以維持較高水平。在這階段管理要點:一是根據蛋鴨體重和產蛋率變化情況確定飼料質量和喂料量;二是每天保持 16 小時光照,如產蛋率降至 60% ,可增加光照 1 小時,直至淘汰為止;三是“多放少關”,促進運動;四是注意氣候和產蛋質量變化,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五是操作規章制度要保持穩定,環境要安靜,避免一切突然刺激而引起的應激反應。

影響產蛋期的因素:

1、品種。品種是取得高產的先決條件,產蛋率的高低,產蛋周期的長短,產蛋持續性的強弱以及蛋的大小,都與品種有密切的關系。如能選擇一個優良的品種飼養,產蛋量可以提高。
2、營養因素。進入產蛋期以后,蛋鴨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量比以前任何階段都高,日糧中營養物質是否全面和平衡,數量能否滿足需要,這是保持高產穩產的必需條件。
3、光照。合理的光照制度,能使青年鴨適時開產,使產蛋鴨提高產蛋量;不合理的光照制度,會使青年鴨的性成熟提前或推遲,使產蛋鴨減產停產,甚至造成換羽。
4、溫度。產蛋鴨最適宜的溫度是13~20℃,此時產蛋率和飼料利用率都處在最佳狀態。因此,要盡可能創造條件,特別要做好冬季的防風保溫工作,提供理想的產蛋環境溫度,以獲得最高的產蛋率。
蛋鴨下蛋少怎么辦?
一、淘汰絕產鴨
      每個鴨只的發病程度不一,有些鴨只在發病過程中生殖系統會造成嚴重破壞,致使失去產蛋性能。因此,對于這類絕產鴨要及時挑出淘汰掉,避免飼料消耗,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二、保證鴨舍足夠地安靜
      鴨同其他的禽類一樣,是比較容易受驚的,尤其是晚上的時候,一旦出現較大的聲音,就會讓鴨受到驚嚇,在這種情況下,產蛋就會不穩定,從而造成產蛋率的下降。針對這個因素,建議養殖戶們把鴨場建在比較安靜的地塊,最好是離居住點有一定距離的地方,這樣來自人類的噪音就會減少許多。另外就是做好鴨舍的防護工作,避免一些野生動物進入鴨舍,如果這一點沒有做好,在夜間就可能會有一些野生動物闖入鴨舍內,從而引起鴨群的騷亂,這種騷亂也是會導致產蛋率降低的。
三、補充光照
      同雞一樣,養鴨的時候也需要在鴨舍里常備大功率的燈泡,這是為了在晚間補充光照。尤其是在白天比較短的情況下,鴨因為接收不到足量的光照,身體受到的刺激不足,就會導致產蛋變少。而在晚間適當地補充光照,則可以讓鴨體受到一定的刺激,從而促進它的代謝,代謝好了之后,鴨的產蛋率就會有所提升了。不僅如此,光照還有利于卵泡素的分泌,這種物質能夠促進鴨的排卵,從而進一步增加產蛋量。那具體需要補多少呢?這個要根據日長來計算,白天的光照加上人工補充的光照,一共需要達到十六個鐘頭。關于光照的強度,一般是按照每平米五瓦的量來安排,燈的安裝高度,應該在兩米左右,太高或者太低,效果都會不好的。由于光照需要定時定量,因此建議大家采用自動裝置來進行操作,防止因為人工失誤而導致光照過多或者過少。
四、不同性別的鴨分群管理
      一般來說,養殖蛋鴨的鴨場是沒有多少公鴨的,畢竟它們是不會下蛋的。但是為了繁殖,也會存欄一些。就算只有一點點公鴨,倘若在晚上將它們與雌鴨關在一起的話,也是會影響到雌鴨的產蛋的。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時候,比如公鴨正在發情,處于這個時期的公鴨,晚上會特別地活躍,如果將它們與雌鴨關在一起的話,它們就會經常去對雌鴨進行騷擾,這樣就會影響到雌鴨下蛋了。所以說,建議養鴨戶們晚上的時候,把不同性別的鴨分開來關,哪怕公鴨再怎么少,也不要將它們與雌鴨關在一起。這樣一來,就不會因為公鴨的打擾而導致雌鴨下蛋變少了。當然了,出于繁殖的需要,白天的時候,要將它們合群放養,這樣才能夠讓種蛋受精。
五、疾病防控
      凈化卵巢炎和輸卵管炎,為恢復產蛋率奠定基礎;
      鴨群發生病毒病、細菌病或者其它病后,要對癥治療,采取綜合治療措施,積極治療;
      在病毒病治療后,建議使用選擇敏感的抗菌藥,以防繼發感染,同時能夠凈化卵巢炎和輸卵管炎;
      使用保肝護腎的藥物,清楚體內毒素,加速產蛋性能恢復;
      調理內分泌系統和生殖系統,快速恢復產蛋率。
蛋鴨脫毛原因?
一、疾病方面
多種疾病均可引起鴨群脫羽,但體外寄生蟲引起的脫羽最為常見。
1. 病毒性因素。鴨瘟的發病初期,病鴨精神委頓,羽毛松亂,有零星脫落;患慢性網狀內皮組織增殖病的鴨,體質衰弱,生長遲緩或停頓,羽毛脫落而變得稀少。
2. 細菌性疾病。鴨發生慢性傳染病后,體質軟弱,絨毛松亂而后脫落;種鴨患壞死性腸炎后表現體質衰弱,不能站立,成為公鴨踏啄傷害的對象,頭背部和翅部羽毛脫落。
3. 中毒性疾病。黃曲霉毒素中毒的病鴨最初癥狀為采食量減少和生長緩慢,羽毛脫落。還有其它中毒疾病也能引起羽毛脫落。
4. 寄生蟲性疾病。鴨患羽干虱病時,羽毛根部羽枝和羽小枝殘缺或脫落;鴨患膝螨病時,因膝螨蟲刺激皮膚,致使皮膚發炎,潮紅發癢,羽毛變脆脫落。由于寄生蟲部位奇癢,鴨常啄咬患部羽毛,嚴重時,羽毛幾乎全部脫光,一般常見于背、臀、腹及翅等皮膚。此外,鴨輸卵管寄生的前殖吸蟲病,也可致使病鴨羽毛脫落,特別多見于腹部羽毛脫落。
二、與掉毛有關的管理問題
1. 喂料量不足
當產蛋鴨每天的采食量受控制,長期不能飽飼的情況下會出現啄毛和掉毛現象。這種情況不一定伴隨產蛋率的下降,可能會見到蛋重略小。
2. 缺水
長時間斷水,特別是在夏季,可造成嚴重的應激脫毛,并伴有產蛋量嚴重下降。
3. 應激
在蛋鴨的日常管理中如果某種較強的非病理性應激頻繁出現則會引起產蛋率的明顯降低并誘發換毛。
高產蛋鴨管理方法
四季管理蛋鴨高產的方法


一、春季的飼養管理
春天氣溫逐漸由冷轉暖,日照時數逐漸增加,天然餌料日漸豐富,氣候條件及飼料等都對蛋鴨產蛋有利,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努力提高鴨的產蛋量。
首先,要保證鴨群吃飽吃好,并適當添加鈣質和青飼料,放牧鴨可適當延長放牧時間。其次,要加強初春的保溫工作。再次,要保持鴨舍內干燥、通風,搞好清潔衛生工作,并定期消毒。
二、夏季的飼養管理
1. 防暑降溫:鴨舍周圍的草簾全部卸下,加強空氣流動,有條件的可安裝通風設備,降低舍內溫度,預防熱應激。堅持早放鴨、遲關鴨,傍晚不趕鴨入舍,夜間乘涼至晚上12時再趕鴨入舍。保證鴨群充足的飲水,最好是井水。
2. 多喂水草等青飼料,提高精料中蛋白質含量:飼料要保持新鮮,防止變質。對春季大量產蛋、羽毛沒換的鴨,在飼料中可加入1%~2%經炒熟研碎的芝麻或菜籽等油脂類作物,提高夏季產蛋率。
3. 適當疏散鴨群,降低飼養密度:鴨舍和運動場要勤掃,水盆、料具用1次清洗1次,保持衛生。
4. 盡量減少應激反應:注意天氣變化,雷雨前應及時趕鴨入舍,開亮鴨舍電燈,減少應激反應。
三、秋季的飼養管理
9~10月份,是蛋鴨飼養的關鍵時期,既有保持80%以上產蛋率,也有急劇下降的危險。
管理上注意:
(1)補充人工光照,保持每天光照時間達16小時。
(2)克服氣候變化的影響,特別在冷空氣到來前作好準備,盡量使舍內的小氣候變化幅度不要太大。
(3)適當增加營養,補充動物性蛋白質飼料。
(4)對鴨群進行1次挑選,把已停止產蛋的鴨分出,或提前淘汰,或強制換羽。
四、冬季的飼養管理
越冬蛋鴨群防寒保暖至關重要,棚內溫度必須保持在5℃以上,才能確保高產。這就要求每晚喂鴨后,必須將鴨棚圍嚴、圍實,棚外四周可用稻草或麥秸編成的草氈圍實,外圍再圍上一層塑料薄膜,特別是棚頂的蓋草不能低于5厘米厚。
蛋鴨越冬期既要御寒又要產蛋,能量消耗很大,必須適當增加玉米等能量飼料的比例,飼喂量比夏、秋季增加10%~15%,并供給充足的青綠飼料或定時補充維生素A、D、E。在蛋鴨飼料中添加3%~5%的油脂,每天中午供給一次切碎的白菜或蘿卜纓等青綠飼料,效果更好。
初產蛋鴨管理
初產蛋鴨的管理要點

(1)從開始產第一枚蛋到產蛋的最高峰,通稱起蛋期也叫初產期。這個階段飼養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補飼。在冬末春初,要盡量利用天然的牧場,使鴨群換好毛、蓄好膘,開始每天早晨放鴨時,補飼一餐早食。補飼量一般以八成飽為宜。當然要急催膘可多吃一點,但不能喂全飽,以促使鴨去啄野食。補飼的飼料,可以是一年中質量最差的,如癟谷、芽谷、浮麥、浮豆、高粱等,因為這個時候的鴨能充分利用這些劣質飼料。春初自然光照不足,為了刺激鴨性腺發育,可適當采用人工增加照明的方法。為了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應該采取早放遲收的辦法。
(2)種鴨產蛋初期飼料喂量的增加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一般母鴨在22周齡開始產蛋,產蛋后應根據公母鴨的體重情況,按每只鴨每周5~10克的幅度增加供料量,以促使鴨群盡早達到5%的產蛋率。而在生產實踐中,一些飼養戶為片面追求提前開產(有的種鴨在135日齡左右就開始產蛋)、初產期的蛋重和產蛋高峰的提前等,在產蛋初期迅速增加飼料喂量,有時到25周齡時已達到了最大喂料量,這樣勢必影響整個產蛋期的經濟效益。首先,開產過早,加上初產蛋過大,容易造成母鴨脫肛;其次,種鴨的體成熟和性成熟不一致,尤其是公鴨,雖然有性欲,也進行爬跨,但其精液品質較差,一般受精蛋孵化率較低。
蛋鴨冬季高產的方法
一、精簡鴨群。將鴨群中老弱病殘和低產鴨及時淘汰。留下生產性能好、體質健壯的蛋鴨。
二、防寒保暖。蛋鴨產蛋適宜溫度是10℃~20℃。冬季可將鴨舍周圍用草簾圍嚴,堵塞墻洞,修好門窗,屋頂下加保溫夾層或裝天花板,謹防各處賊風;在鴨舍內地面上墊厚干軟墊草,可選稻草、麥秸、谷殼或木屑等,隔天加墊料1次,在產蛋處墊高一些,墊料保持干燥,確保蛋鴨腹部溫暖;加大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可養8~9只。要注意在天氣晴朗的中午適時通風,減少舍內有害氣體的濃度。
三、注意誘導發情。一般來講,蛋鴨中要始終留足2%~5%的公鴨。因為公鴨對鴨群有性引誘和性刺激的作用,可增強蛋鴨的性機能,提高產蛋率。
四、注意定期驅蟲。入冬后給蛋鴨驅一次蟲,按每只鴨半片的用量將驅蛔靈拌在飼料內喂服。這樣鴨子身上無虱,減少了啄羽時間,增加了覓食機會,并能安靜休息。鴨子體內寄生蟲排出后,可減少營養消耗,增強體質,從而有利于產蛋。
五、注意放腥。俗話說:養鵝要青,養鴨要腥。所以,要使鴨子多產蛋,應加強放牧,讓其在田間、溝渠中覓食小魚、小蝦、河蚌、螺螄和蚯蚓等動物性飼料。放牧時間較少時,應給蛋鴨補喂17%的蛋白質飼料和適量的微量元素,其中的蛋白質飼料應以動物性蛋白為主。
六、增喂夜食。據試驗,補夜飼的鴨群比不補夜飼的鴨群可多產蛋10%左右。夜間補飼應供足飲水,而且所補飼料的粗蛋白含量不可過高。
七、合理配料。冬季要增加鴨料中的熱能,提高代謝能的水平,一般每公斤飼料要達到2900~3000千卡,粗蛋白質達到20%~22%,同時保證正常供給青綠飼料或0.2%~0.5%合成禽用多維素。
八、科學飼養。飼喂時,取配制好的飼料加溫水拌勻,料溫達38℃左右,拌好趁熱投喂。一般每天喂4次,早上5時、上午10時、下午15時和晚上19時各喂一次。夜間12時左右可加喂1次。夜間補料可提高產蛋率1%左右,注意供足清潔溫熱的飲水,禁喂冰凍水,補料的蛋白質不可過高。
九、搞好衛生。鴨舍內外要經常清掃,食槽、水槽常洗刷消毒,飼料要新鮮。鴨羽毛弄臟后,應燥鴨10分鐘,再將鴨趕入水中清洗。
十、定期消毒。每周用20%的生石灰乳或3%的復合酚(消毒靈)等對圈舍運動場消毒,飼槽及用具可用百毒殺等消毒。
十一、預防疾病。鴨瘟弱毒疫苗,成鴨每次每只胸肌注射1毫升,每隔6個月注射1次。預防鴨霍亂,用禽霍亂氫氧化鋁菌苗,每只胸肌注射2毫升,免疫期75天。每100只鴨用25萬國際單位的土霉素5片研末拌料中,2~3周喂1次。

相關百科

免费 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观-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